陕中要闻


《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我校学科建设成效

作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7-02 点击量:

7月2日,《中国教育报》以《凝心聚力强内涵 学科建设谱新篇》为题,在高校新风版报道我校近年来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报道全文如下:


凝心聚力强内涵 学科建设谱新篇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陕西中医药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体制机制为动力,牢固树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坚持“打造优势、彰显特色、分类建设、动态调整”的原则,形成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中药学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突出。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

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学科发展机制

坚持分层分类建设。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按照“铸高峰、强高原、建高地、扶特色、育交叉”的整体思路,在一级学科层面实施“2+4+4+N”的分层分类建设计划,构建“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学科体系,形成“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模式,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坚持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在一级学科层面设学科召集人和学科建设委员会,压紧压实二级学科带头人和所在学院负责人双重责任。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办公室统筹作用,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围绕学科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重点突出高质量发展。围绕中药学科、中医学科等,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设置专项经费,支持学科创新团队建设和学校各级重点学科建设。出台《2024—2026年拟新增学位授权点建设管理办法》,设置专项资金,对标对表加强建设。

聚焦内涵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全面实施“2+4+4+N”分层建设。深入推进“优势特色与交叉学科支持计划”,中医学和中药学入选“优势学科支持计划”;中西医结合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学科入选“特色学科支持计划”;设置中医诊疗技术装备、中医药文化学、公共卫生管理和中西医结合免疫学4个交叉学科;加强药学、应用心理、中文国际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个特色支撑学科建设。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4项;获专利授权841项、各级科技成果奖6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35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主持完成《陕西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陕西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等27项省级规划的编制任务。作为陕西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总负责单位,牵头完成了全省107个县(区)普查任务。

重点支持中医学一流学科群建设。“聚焦申博促发展、凝心聚力建学科、攻坚克难求突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抢抓机遇、勠力同心,全力以赴深入推进博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医学连续两轮入选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以中医学科为主体,有效汇聚陕西省内中医药优势资源,扎实推进陕西省中医药医教研联合体建设。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思邈人才工程”实施办法》。拥有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4名,以及岐黄学者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160人次。近5年,学校围绕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构建中医研究生“院校+分层师承”培养模式,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50余项。

优先保障学科创新团队建设。全面实施《学科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管理办法》,瞄准共性科学问题,聚焦区域社会需求,建设35个高水平学科创新团队,投入专项建设资金。学科创新团队获批各级各类项目386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5篇,出版论著、教材210部,获陕西省优秀教材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获批发明专利56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82项,建设各类精品课程56门。

鼓励学科交叉,探索学科融合路径

加强国家急需学科建设。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急需学科目录发展清单,不断加强中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学科建设,积极申报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专业博士学位点、公共管理硕士点。同时,密切关注急需学科专业领域,围绕医学人文、老年医学等自主设置中医技术装备工程、中医药文化学、中医药管理学3个目录外二级学科。

筑牢学科交叉育人基础。学校坚持以中医药学科为核心,按照“单学科—跨学科—学科群”的发展模式,全面整合资源,创建跨学科平台,破除学科壁垒和行政壁垒,建立跨学科创新的学科群建设机制,激发学科发展活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与多所高水平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围绕中医技术装备工程、中医药管理学、中医文化学等开展合作建设。

建好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学校坚持以中医药学科为核心,建设“中医药+”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建有全国中药资源领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秦药特色资源研究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陕西中医诊疗技术装备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整合医学研究院等多个省部级平台。按照“学科—团队—平台”一体化建设模式,围绕创新平台汇聚学科交叉人才,谋划学科交叉创新项目,产出一批学科交叉创新成果。

加强管理评价,助力学科良性发展

创新学科管理。学校出台《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按照非均衡、分层次、分类别的发展思路,持续改变单点、分散、封闭、线性发展模式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导入集群、聚焦、链条、树形等学科建设方式。建立完备的学科管理体系,通过机构改革充实学科管理队伍,给予各学科经费使用的灵活性和自主权。

强化绩效考核。坚持“以目标定任务、以任务配资源、以绩效给奖补”的原则,完善学科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印发《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遴选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类学科人才的年度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实行学科建设积分制,确保建设任务符合度高、目标达成度好,标志性成果显著。

积极评价指导。构建学科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学科评估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科发展状态、建设进度和达成效果等进行监测。根据“改革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要求,突出质量、贡献、社会影响力评价导向,优化经费投入与分配机制,扎实开展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持续推动学科建设提质增效。

下一步,陕西中医药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传承好、创新好、发展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