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周院长在0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7-06-13 点击量:

开拓创新  加强管理  

努力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

??周院长在200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我们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开展相对较早,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中医药院校之一。从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给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为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我受院党委委托,就我院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30年来,我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意识,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专业设置快速增长,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1978年我院开始在内经、伤寒、温病、眼科四个学科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批准内经、针灸学两个学科专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后经过八次学位授权申报,到2003年我院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5个。2005年全国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时,我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至此,我院的中医、中药、中西医三个传统的一级学科及其所属的全部二级学科均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我院还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可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学位授予单位”和“新增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从而改变了我院原来单一的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始了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规格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并以全日制统招研究生教育为主,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学位教育工作。

学位点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学科建设工作,1997年和1999年,我院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骨伤学和临床中药学分别被批准为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在省学位办的资助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了。之后中医诊断学、临床中药学、中药药理学分别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重点学科,另外尚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等11个经国家中管局批准的与兄弟院校共建重点学科以及附院6个重点专科,均为硕士授权点。去年我院批准建设的11个院级重点学科,91% 也为硕士点。这些学科、专业在进行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也锻炼和培育了大批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优化了学科结构,显著改善了培养条件。

2、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形式灵活多样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不能培养大量的中医药高级人才,就无法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始终把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扩大招生规模,努力造就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和临床专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保障的需求,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学校紧紧抓住全国研究生扩招这个历史机遇,积极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招生政策和措施,广泛吸引生源,实现了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并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大家知道,我院1978年首届研究生只招了18名,1979年仅招收了1名,以后6年平均每年招生6--7名。为了发展研究生教育,学校于2000年成立研究生部,及时调整了研究生教育政策,经过多方努力,实现了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2000年招收64人,到2006年增长到235人,使在校的全日制统招研究生已经达到了633人,在校研究生已占到了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9%,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接近1:12。另外,在职人员学位教育也有较快发展,从1999年到2006年共举办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10个班,共招收学员495名,其中15人已获得硕士学位。

3、导师人数显著增加,指导水平不断提高

导师队伍是显示一个学校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及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领导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始终把导师队伍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尤其是04年以来,及时修订了导师管理制度,在遴选条件中对学术水平、科研项目、教学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研究生招生逐年增加,我校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也相应的扩大,目前我院在岗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已达169名(含外聘导师)。其中正高职者107名,占到导师比例的36.7%,具有硕士学位者35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0名。导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下者为51名,占到30%还多,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近两年的遴选中,我们充分利用社会优秀人才资源和高级临床专家,强化我院研究生培养。外聘了沈阳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立军教授及一批三甲医院的高水平临床专家担任我院硕士生导师,既充实和优化了我院导师队伍,交流了培养经验,也扩大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强化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同时我院的优秀导师张学文、张登本、顿宝生、雷国莲、沈舒文等也分别被北京、广州、黑龙江、辽宁、上海等中医药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既促进了学术交流,又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能力。

近五年来,我院研究生导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320余篇,出版专著近200部,编写出版研究生教材4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其他科研课题200多项,有力推动了我院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4、全面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要求研究生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力求达到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目的。为此,我院坚持课程结构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增加综合性及跨学科性的教学内容,自1998年以来,进行了几次较大的课程结构改革与调整,修订了培养方案,制订了课程教学大纲,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在调整课程体系方面,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一)、强化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坚持中医经典的学习,并紧跟学科发展动向,专业教育能够及时掌反映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

(二)、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开设科研方法、医学统计、动物实验、计算机等课程,给研究生的课题设计、逻辑思维、数据处理及临床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增设现代医学课程,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

(四)、加强外语教学,开设专业英语课,扩大专业词汇,阅读外文文献,保证研究生能熟练地获取和交流本专业所需信息。

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为了使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投身临床,提高临床实践效果,我院在导师遴选上向临床高级专家倾斜,并着意将院外高级临床专家吸收到我院的导师队伍中来,在咸阳、西安、宝鸡等地建立起5个稳定的研究生实习基地。学校制定并下发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中西医结合部分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将临床能力的质量要素细化量化,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进行过程质量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行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自从考核方案实施以来,明显提高了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使进入临床后的研究生在报考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达100%,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我院研究生基础宽厚扎实,视野开阔,适应性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5、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突出专业与课程特色

近几年来,在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基础上,组织各学科带头人结合各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编撰出版(包括内部出版)了二十余部较高质量的研究生院内参考教材,并已投入使用,如《中医基础理论专题讲座》、《伤寒论名著导读》、《伤寒学研究汇要》、《温病发微》、《内难针灸阐述》、《中医历代医论选读》、《内经的学术思想研究》、《温病学原著选读》、《中医国古文学》、《针灸医经选读》、《方剂学经典著作节选》、《脾胃病临床与进展》、《中风病研究》等。这些参考教材的编写使用,加强了各学科研究生专业知识的纵深发展,突出了鲜明的专业特色,进一步夯实了研究生专业基础。

6、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条件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保障,我院历来重视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尤其是随着学院整体搬迁到新校区,研究生培养条件大大改善。学校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规划,分期投入,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的档次。全院现有可供研究生培养使用的实验室有79个,面积7768m2,万元以上设备461台,仪器设备总价值4987.4万元。院、系、图书馆藏书59.9万册,长期订购的专业期刊3.4万册,其中外文期刊450种,中文期刊1500种,中外文电子期刊4588种。为研究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优越的实验条件和充裕的参考资料。同时,校园网络的开通,电子阅览室的建成使用,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力的保障了研究生的知识获取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充裕的多媒体教室、先进的体育场馆及设施、宽敞舒适的学生宿舍为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振奋的。但是,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研究生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要深刻认识到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差距和自己存在的很多现实问题。

1、学科点覆盖面不宽,学科实力有待增强

我院是专业性较强的大学,过去只有中医、中药类传统专业,现已获得授权的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均为医学门类的传统专业。而目前我院的本科专业设置进行了较大调整,增开了临床医学、 护理学、医学英语、医学影像以及检验、心理、制药等许多新专业。故现有相对单一的学位授权点显然无法满足我院进一步发展之需要,申请新增学位点的任务非常艰巨。此外,现有授权学科中,重点学科仍然偏少,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缺乏国家级重点学科,与国内同类院校相比,学科总体实力不强,缺乏整体竞争力。即使是我院实力较强的几个重点学科,也仍然面临着优势发挥不足,内涵建设急需丰富的困难。尤其是近几年来,受研究生就业形势的影响,比较优势的基础专业反而生源下降,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如何发展现有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学科资源,进行结构重整,适应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并在建设中不断培育新的学位增长点,实现学位点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较大限度地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及综合竞争力,是我院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学科点建设的中心工作,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重要任务。

2、导师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总体上讲,现有导师队伍基本上可以满足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需要。但若考虑新增学位点和招生规模的继续扩大以及专业学位、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现有导师队伍的总量仍然不足,尤其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中青年骨干导师偏少。有些学科点导师相对老化,甚至出现明显断层现象,这势必影响到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再从科研能力上看,部分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偏少,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有些导师连续几年没有科研项目,不能给学生提供学位论文课题经费,导致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下滑,科研作风不严谨。有些导师的责任心不强,精力投入不够,不能对研究生的学术、思想、生活、创新能力、为人处事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甚至连专业课都不能按时完成。为此,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明确导师职责,提高指导能力,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3、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急需进一步完善

我院的研究生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少量培养转变为现在的规模化教育,招生人数和在校学生总数均是10年前的十倍,已由过去集中管理转变为校系两级管理,尽管我们也出台了相关的校、系(部)、教研室(临床科室)研究生教育三级管理制度,但文件并未能完全落实,由于人力不足,部分系部尚未建立起研究生管理体系,未明确管理人员,对研究生管理不细不严。学校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上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许多管理环节还缺乏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规范,也未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研究生培养全程监控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

4、学位论文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更是对学位授予质量的集中反映。我院围绕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如始终坚持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制度,出台了《关于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暂行规定》,修订了《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但仍然有些学科对开题报告不够重视,没有进行规范的研究生开题报告,缺乏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指导。有的导师不对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认真阅读和修改,上交答辩会的论文还屡屡发现有基本格式不正确,内容前后矛盾,错别字满篇的问题。个别研究生对学位论文态度不严肃,撰写不认真,甚至弄虚作假,有的论文的原始数据不原始,内容多是从网上东抄西拼,生硬地揉和在一起,导师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学科毕业论文答辩不规范,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而且让学生离开现场进行准备,降低了答辩的水平,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5、研究生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

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不争之事实,而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延续,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必然给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题,这也是当前全国研究生教育共同面对的问题。目前我院在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已接近扩招前的5倍,还不算日益增多的在职研究生,研究生的生源成分越来越复杂,部分研究生的功利思想严重,学术研究心理浮躁,集体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自我塑造、自我成才的主动意识较弱,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较低等,都给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本设想

面对我院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21世纪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强化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中医药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今后我们将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点,以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推动我院研究生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研究生管理体系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过去我们曾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有的已经不能适应,有的还存在一定的漏洞,还有一些缺乏管理的力度,需要不断的修订和补充,这次会议提交了7个文件,以后还要增加。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对研究生、对导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要形成规范的研究生管理流程,逐步建立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对导师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对导师的激励约束机制。

大力推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我院研究生教育责任落实、分工明确、运行协调的校、系(部)二级管理模式。研究生处代表学院组织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逐步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健全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思想教育、就业、学位点建设等各个环节的制度、标准和规范,并进行宏观调控。不断进行各级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教育,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逐步形成学院、系部、导师组三个层次的质量监督、评估与保证机制。

系(部)为研究生管理的主要承担者,系部主任为研究生教育第一责任人,要有专职干部负责研究生工作。系部应制订相应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细则,负责全面落实学院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度及措施,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就业等具体工作,负责培养方案的贯彻执行和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工作,积极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协助学院对研究生进行质量评估。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

研究生导师的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可靠保证,导师既是研究生教育的直接承担者,也是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在研究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当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导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要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政治、行为规范、为人处事、科学素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和培养。所以,建立一支水平高、责任感强、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是发展研究生教育,保证和提高我院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研究生处已经综合各方面信息制订了《导师工作条例》,以后还要修订《导师遴选管理办法》,加大遴选条件中科研权重,引导教师加大对科研的精力投入。要通过遴选,使知识渊博,创新意识强,科研能力高,有进取心和责任心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入导师队伍,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以优化队伍结构。同时要废除导师终身制,引入导师淘汰制度和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和滚动式遴选。对于连续三年没有科研项目,不能为研究生提供课题经费,或者工作责任心不强,指导的学生质量较差,经考核不合格的导师,要及时终止其导师资格。对于科研项目和经费较多的导师,鼓励其多招收研究生。当然,学校也要大力支持,从各方面为研究生导师申报科研课题创造条件和机会。学校要建立导师定期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新增选的导师要加强交流和引导,要多创造机会,让导师们参加学术和带教经验的交流,不断提高指导能力。

3、增强学科综合实力,加强学位点建设工作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要申报新的硕士学位点博士点,也必须有较强的学科来支撑。因此,学科建设既是我院内涵建设的焦点,也是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六月份我们要召开第二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专门研究此项工作。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角度,我们要在进一步做好已有的3个一级学科点,15个二级学科点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较有实力的几个二级学科,力争在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学科专业上有所突破,在今年的学位点授权审核中能争取到23个新的硕士点。

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对新的博士点审批从严,加上我省申博院校较多,综合实力都较强,我们的申博难度很大。尽管如此,我们决不能放弃努力。一方面加紧重点学科建设,苦练内功,增强实力,另一方面也要抓住国家支持西部发展和扶持发展中医药的历史机遇,动员一切力量去争取,早日实现几代人的梦想。         

4、从严要求,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学位论文水平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导师和指导小组学术水平的标志。高水平的学位论文,既需要研究生刻苦研究和导师的精心指导,也要有严格的制度和程序去规范。研究生处和各有关系部一定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从选题到答辩要按规范的程序去做,加强对论文产生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管理。

首先要高度重视选题,坚持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其次要严格规范开题报告,让专家组对选题及课题设计进行把关与指导。三要建立学位论文评审制度,除了答辩前院内外各一名专家常规评审外,学位办每年要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学位论文,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严格的盲审,必要时与兄弟院校签订学位论文相互盲审协议,进行省际间盲审。专家审阅未通过,该论文就不能提交答辩。四要严格执行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程序和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学生报告完论文后即进行答辩,不得离开现场准备。五要严格把关,对论文不合格的学生缓授学位或不授学位。六要建立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制度,对优秀学位论文的作者及导师进行奖励。并将学位论文抽查和评优结果作为考核导师和评价系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

5、建立创新工程体系,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工程,是振兴中华民族科技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可以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国家和时代需要的新型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创新教育也是研究生规模扩大后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2003年以来,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先后下发了多个关于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指导性文件,启动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出“要把研究生教育创新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校要求研究生必须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才能授学位,以引导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选择创新性强,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处已向大会提交了我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规划》,各研究生培养系部要在此《规划》的指导下,制订出符合各系部实际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实施细则》,逐步启动我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研究生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使我院研究生学术水平稳步提高。

6、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研究生的学习风气和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工作,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术行为,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学工部和各系部党总支要把研究生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结合研究生学习阶段和年龄阶段的特点,下大力气研究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系部党总支要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切实提高研究生党员的党性觉悟和政治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和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来弘扬正气,揭制不良风气,树立良好学风。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广大导师成为研究生的良师益友,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严谨的学风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将研究生真正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我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取得优异成绩之后,我们召开这次大会,共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大计,充分说明了学院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虽然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在陕西省学位办和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全院上下团结一致,继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评建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就一定会把我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