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至中旬,护理学院“岐黄润心·仁护安康”社会实践团40余名师生赴铜川市、西安市开展为期15天的“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一老一小”健康需求,将专业护理服务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多元形式,把健康福祉送到群众身边,用青春力量为乡村健康事业注入鲜活动能。
一、健康护航,中医技术暖基层
“热敷完膝盖热乎乎的,这老毛病舒坦多了!”在铜川市新区“长者之家”养老院,82岁的张奶奶拉着队员的手不住道谢。实践团在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开展的中医护理服务,成了最受居民欢迎的“健康礼包”:针对颈肩腰腿痛的刮痧热敷、改善失眠的耳穴压豆、调理脾胃的饮食指导……队员们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三伏天养生”“穴位按摩小技巧”,把晦涩的中医理论变成“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智慧。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忙碌的护理人员,都在这场“家门口的健康课”里收获满满。
二、急救赋能,技能守护“生命线”
“按压深度要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新区阳光社区的空地上,队员们手把手教居民做心肺复苏。这场“理论+实操”的急救培训干货满满:从高血压急救误区到海姆立克法的“剪刀石头布”记忆口诀,从模拟人实操到分组竞赛,居民们学得格外认真。“原来噎住了这么救!”一位阿姨在成功完成模拟急救后拍着胸口说。实用的技能、生动的讲解,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三、入户暖心,健康档案连民心
“您血压有点高,平时要少盐少糖,记得按时吃药。”学院党委书记林洁带领队员走进坡头镇农户家中,与他们促膝交谈,仔细询问日常饮食、用药情况及身体不适症状,为老人把脉问诊,结合既往病史耐心分析病情。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患者,她逐一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从用药规范、膳食搭配到作息调整,给出细致入微的指导,还反复叮嘱注意事项。“以前总觉得没大事,你们来了才知道该咋保养。”村民们的朴实话语,让队员们更明白“入户义诊”不仅是送服务,更是架起医患连心的“暖心桥”。
四、红色铸魂,青春誓言映初心
军台岭战斗史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诉说着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史。队员们站在“英雄墙”前,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用热血守家园”的历史;徒步攀登军台岭时,脚下的每一步都似在与先烈对话;纪念碑前,党员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在山谷间;“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里,年轻的脸庞上写满坚定。这场红色洗礼,让“担当”二字在队员心中有了更厚重的分量——不仅要护群众健康,更要承先烈精神。
五、童心护航,让阳光照进心田
“松鼠大树地震啦!”西户路社区活动室里传来阵阵欢笑声。实践团联合三桥义工站开展的“童心护航”心理团辅活动中,40余名流动儿童在“不倒森林”“律动青春”等趣味游戏里尽情释放活力。护理师生化身“心灵向导”,用专业设计的互动环节打破孩子们的羞涩与隔阂——有人从躲在角落到主动组队,有人在闯关失败后学着互相鼓励,一张张笑脸像夏日向日葵般绽放。这场“寓教于乐”的心灵陪伴,不仅教会孩子们协作与抗挫,更在他们心中播下“勇敢求助、相信伙伴”的种子。
此次“三下乡”实践,护理学院师生用专业诠释责任,用行动传递温情。从童心守护到银发关怀,从中医服务到急救科普,每一项活动都紧扣“健康中国”的时代命题。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基层,让护理服务与中医药文化在乡村沃土上绽放更绚烂的花朵,让青春力量在服务人民中书写更有意义的篇章。
(2025年7月20日护理学院来稿 文/张峰 审核:苏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