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擘画蓝图。我校师生热切关注全会进展,第一时间学习全会公报,结合工作实际与学习体会,畅谈感受、交流认识、表达期盼。大家一致认为,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锚定航向、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校党委书记蒲济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强国建设全局,系统擘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蓝图,为高等教育赋予新使命。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才培养、办学治校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深化“党建+思政”融合,积极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努力培养德医双馨人才。要紧扣“三位一体”改革要求,借“十五五”规划编制契机,统筹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协同改革,打破壁垒、优化配置,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与发展优势。要锚定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中医药特色,在科技自立自强中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融合促进成果转化。要在文化传承中挖掘当代价值,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力开创中医药高等教育新局面,为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晓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聚焦主责主业,将全会精神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全过程。要坚持“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医药卓越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要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有组织科研,围绕生命健康领域重大需求聚力攻关,力争在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上取得新成果。要主动融入秦创原等产业创新聚集平台建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创新需求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畅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链条。通过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切实将学校的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岐黄学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雷根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的发展蓝图,提出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两大原则,让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如山。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当始终坚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初心,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深耕专业领域:一方面传承好中医药千年积淀的理论精髓与诊疗经验,另一方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研发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诊疗方案与创新药物。通过临床实践的持续精进、科研攻关的久久为功,让中医药在防治疑难杂症、守护群众健康中展现更强效能,以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坚实的力量。
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卫昊:作为中医药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核心,按“学术型、临床型、产业型”人才目标分层施策:学术型着力突破关键问题;临床型深化医教协同,培养扎根实践的苍生大医;产业型推动产学研融合,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中医经典+现代科技”模块,推进AI赋能教学,建立学科交叉导师组,将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贯穿全过程,强化岗位胜任力导向,夯实院校与医院双主体责任。优化学科与学位点布局;对接区域健康产业,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探索“智能+中医药”新赛道,培育创新力量,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
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主题,明确了“十五五”时期各项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建设等重大部署,为我校“十五五”规划指明了方向。“十五五”期间,学校将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1586”高质量发展思路为指导,充分聚焦教育评价改革试点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体系。围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实施十五项核心发展工程,争取更多外部资源支持,为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校团委副书记史励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国家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让我倍感振奋,更深感责任重大。“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力、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作为团学工作者,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始终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时代脉搏,以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引导青年学生投身基层实践,聚焦“国之大者”,通过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中西医结合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海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全局性谋划,必将开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新局面。作为学生工作者,今后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持续挖掘中西医特色和优势,锚定医学生初心抓思想引领,衔接学业就业抓专业赋能,立足知行合一抓实践育人,聚焦学生需求抓服务保障,做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业上的助推者、实践中的陪伴者、生活中的守护者,为培养更多有信仰、懂专业、有温度、敢担当的中西医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临床医学院辅导员胡华莉:全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宏伟蓝图,特别是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我们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高校辅导员,我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会议精神精准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成长的全过程各环节,结合临床实践教学特点,着力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卫生健康事业,在专业精进中锤炼本领,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初心,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2025级博士研究生冯露夷:作为陕西中医药大学首届中医学博士研究生,我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学业上,扎实钻研中医经典理论,深耕临床诊疗实践,既要筑牢《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传统医学根基,又要积极涉猎现代医学、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科研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主动参与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助力传统诊疗技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探索更具临床价值的研究成果,为破解群众健康难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药学院思邈中药2501班学生李天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规划,其推进现代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部署,与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中药材的规范化生态种植既保障药材品质,又助力生态保护,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如今中药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学习,让我深知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未来,我将深耕专业,钻研中药炮制现代化技术,关注绿色生产,以所学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医药现代化添砖加瓦。
(2025年10月24日党委宣传部来稿 组稿:王明铭 审核:李隽)
Copy Right2020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本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