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15日,作为陕西省“2021年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的分论坛之一,首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会议以“彰显中医药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中医药学术与文化传承、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角色定位、中医药学科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总结中医药在服务人类健康方面的工作经验。
5月13日下午,首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开幕。白俄罗斯驻重庆总领事馆代理馆长、领事叶·德米特里,陕西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交流处副处长张亮,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英国工作站主任范军田,我校校长孙振霖、党委副书记蒲济生、副校长唐志书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唐志书主持。各院系教师、学生代表、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共计200余人参加开幕式。

张亮在讲话中对此次学术交流会的积极意义表示肯定,希望我校以本次国际会议的召开为起点,充分发挥高校五大职能,以中医药合作抗疫为突破,将中医药国际教育、科研合作等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切实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的进展。
孙振霖在致辞中指出,希望通过此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传播中医药文化,为服务人类健康事业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切实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开幕式上,叶·德米特里作了题为《白俄罗斯共和国历史文化概述》的主旨报告。报告围绕白俄罗斯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语言文化、艺术建筑等内容展开,他同时指出,中医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论、历史和智慧,在建设“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与中方合作伙伴在传统医学领域展开合作,推动成为双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开幕式上播放了我校合作单位罗马尼亚胡内多阿拉省德瓦郡急救医院罗蒂卡医生讲座视频——《数字与传统医疗》。罗蒂卡医生从院内急救常规操作、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流行病学闭环管理改善等方面为我校师生介绍了罗马尼亚抗击疫情的情况。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全球从医者肩负使命、照顾病患的共同责任担当。
学术论坛环节分为专家论坛、研究生论坛和学术成果展。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培养院系负责人、研究生论坛评委、研究生管理秘书、参赛研究生和留学生、国际教育学院师生代表、在校研究生代表及研究生院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专家论坛由研究生院院长王斌和对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高娟主持,研究生论坛由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征和研究生院党总支副书记杨帆主持。
专家论坛中,上午特邀我校邢玉瑞、史宇兵、王斌教授分别以《营卫运行五十周次的原理及其启示》《触觉感知特性与脉诊初探》《缺血性中风炎性损伤的中医药研究》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下午沈舒文、乔海法、张红分别以《论多维协同组药是精准施治的关键》《穴位敏化研究对临床的启发》《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pancreatic fibrosis of chronic pancreatitis》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反映当前医学领域中热点难点问题。

研究生论坛中,16名研究生聚焦相关专业的科学问题,通过PPT的形式,汇报了各自领域的学术进展和成果。根据学生的汇报,专家评委从选题立意、研究内容、结果结论、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点评。经专家组打分评选,共评选出本次论坛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0人。研究生们通过论坛交流,启发了研究思路,拓宽了国际视野,弘扬了传承创新精神。
学术成果展示环节,共有来自4个学院的17位同学经过筛选参展。通过学术成果展示,为师生们创造了开放、活泼的交流氛围,反映了学术上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思维碰撞和灵感迸发,增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2021年5月18日国际合作交流处、研究生院来稿)